习校长破格录取身体残疾的我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七)
1990年9月,三次参加高考的福建闽清籍残疾考生黄道亮,被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兼任校长的闽江职业大学破格录取,成为福建省第一位无双臂大学生。大学期间,黄道亮同学身残志坚,以非凡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并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97年5月18日,在福建省出席全国“自强与助残”表彰大会代表和残疾人代表座谈会上,黄道亮同志在汇报个人事迹时,特别介绍了自己在母校三年的幸福时光。出席座谈会的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微笑注视着他,并向他点头致意,和蔼的笑容和亲切的目光给予他巨大鼓舞,激励着他为残疾人事业努力奋斗。
(本报将在报纸和新媒体端开辟《青年来信》专栏,刊发广大读者阅读和学习报道后的启发和感悟,来信请发邮箱xinwen@cyol.com,欢迎踊跃来信)
----------------------------
采访对象:黄道亮,男,1970年1月生,福建闽清人,闽江职业大学中文秘书专业1990级学生,现任福建省闽清县残联副理事长。刘建萍,女,1964年11月生,广西浦北人,曾任闽江职业大学中文秘书专业1990级班主任,现为闽江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林友华,男,1954年3月生,福建闽侯人,曾任闽江职业大学学生党支部书记、社工系主任,闽江学院经济系主任,2014年退休。
采访组:邹文通 石新明 王丽莉
采访日期:2018年10月30日 2019年5月5日
采访地点:福建闽清县残联会议室 闽江学院第二课堂数字馆
采访组:黄道亮同志,您好!听说您的大学梦费了不少周折,直至1990年才被当时的闽江职业大学(简称“闽大”)录取,成为福建省第一位无双臂大学生,请您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黄道亮:您说得没错。闽大的经历对于我来说,不亚于一次重生,这种感情一生难忘。1978年前,我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学生。那时,父母疼爱、哥哥姐姐照顾,我的世界相当美好。可这一切伴随着我9岁那年冬天的来临而变得面目全非。
在一次事故中,我不幸触碰高压电。醒来时,双臂已经烧焦,撕心裂肺的疼痛令我痛不欲生。家人第一时间将我送往福州市闽清县医院,不久转到福州总院。由于双臂受损严重,只得做了截肢手术。对于一个年仅9岁的儿童来说,失去双臂就意味着失去了所有的欢乐。在医院待了大半年,我回家了,可原来的一切都回不去了。曾经那个整天给大家带来欢声笑语的道亮不知去哪儿了,我开始变得寡言少语,更不愿意去理睬别人。
这时,是我饱经沧桑的父亲,把我扶上了新的生命之路。他不仅无微不至地照料我的生活起居,还不断从单位里借来报纸杂志,耐心地向我介绍和我有同样遭遇的人是如何与命运抗争振作起来的。渐渐地,我受到了启迪,开始重新认识自己所遭受的一切,萌生了新的念头——一定要振作起来,要继续努力学习,彻底改变眼前的一切。
当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尽快学习用脚写字。在此之前,我只知道脚是用来走路、跑步、爬山的,从来没有想到过脚还可以用来写字。大家都知道,脚并不像手那样听使唤,当我第一次用脚趾夹起一支铅笔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的别扭。夹起的笔常常掉下,再夹起又掉下。经过上千次的反复尝试,我终于夹住了。当我颤抖着脚歪歪斜斜地在白纸上写出“学习”两个大大的字时,围在旁边的全家人都忍不住流出了眼泪。用脚写字,最大的困难就是脚趾之间无法自由地张开再合拢,即使夹住了笔,却怎么也使不上劲。落在纸上的笔画总是歪来斜去的,全无规则。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在加大每天写字量的同时,很快就想出一个锻炼的方法,那就是把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垂在一支铅笔下面,然后坐在椅子上,举着脚,用脚趾使劲夹住铅笔,目的是不让它滑落。一次又一次地练习,我的脚趾皮慢慢磨破了,双腿酸得发抖,但我并没有停下来。半年后,我的字由大变小,由东倒西歪到还算整齐。终于,我又能去上学了。
在失去双臂一年后,我重新迈进了校门,开始了崭新的生活。虽然起步艰难,但我并没有气馁。老师和同学们及时向我伸出了温暖的手。我时常感叹,命运的不幸与社会的温暖融入了我童年的血液,使我产生了一个最为深切的愿望,那就是我决不做命运的奴隶,我不想成为家庭的负担,不想成为社会的包袱,我要坚强地站起来,顽强地学习,学习,再学习,用残缺的身体创造一个完整的人生!在这种执着信念的支持下,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
高中时,当时闽清县民政局负责人听说了我的情况,出于照顾我的缘故,想让我毕业后去闽清县光荣院工作。但在我的心里,一直珍藏着一个梦想,那就是上大学,继续深造。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下定决心,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高中的学习,比起小学、初中要繁重得多。尽管我学会了用脚写字,却不能写得和正常人一样好、一样快。每天仅仅为完成作业,我就必须付出成倍的时间和精力。
在炎热的夏天,当我弯着腰,用脚写字时,汗水常常顺着我的小腿流到作业本上。更糟糕的是,在深夜,我受过电击的身体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痒,而我又无法用手去抓,更不愿吵醒熟睡的父母来帮忙,只好咬牙忍受着那一阵阵像被蚊虫叮咬过似的奇痒。在冬天,为了正常地进行学习,我不能穿鞋,不能穿袜,赤裸的双脚通常被冻得通红,脚趾头就像一根根小红萝卜,有时甚至裂开渗出血丝。
高中三年,我不但放弃了所有周末和节假日,就连睡觉的时间也被压缩到最低限度。我不断鼓励自己,要以十倍、百倍的努力去争取与健全人一样的成功。
1988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成绩出来后,虽然不是太理想,但分数也已达到大专线。可能是由于身体的原因,最后没有一所学校录取我。
1989年,我回去复读了一年,继续参加高考。成绩比上一年要好了很多,但最终还是没有一所大学愿意录取我。
1990年,我第三次参加高考,但前两年高考未被录取的阴影一点儿都没有散去。
第三次参加高考后的那段日子,可以说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时期,我生怕这一次又像前两年一样。我记得当时自己一个人坐车去了福州,先是去找一个在福州大学读书的同学,他正好没在,于是我心灰意冷地在福州仓前公园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我又去福建师范大学找了另一个同学,这一待好像有十来天。那时,爸妈很着急,跑到福州来找我,向老乡打听,听说我在同学那里,才放心地回到闽清。回到家里后,父母便开始托关系找人,毕竟1990年国家对残疾人上大学的政策有所松动。父亲将写好的申请报告通过他人转交给了时任中共福建省委政法委书记袁启彤(当时我们一直认为他还是闽大校长,后来才知道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已兼任闽大校长)。
改变我命运的机会终于来了!在习校长和省市领导的关心协调下,我被闽大破格录取了,成为全省第一名无双臂大学生。
采访组:当拿到闽大录取通知书时,您是什么样的心情?有没有担心过入学后自己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黄道亮:拿到闽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就像一个被判处“死刑”的人,突然接到“无罪释放”的通知,整个人犹如焕发新的生命。按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踏上高铁,开始奔跑了”。
不过冷静下来后,自己就开始担心入学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老师和同学会怎么待你,等等。由于生活料理不方便,自己又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到福州来,问题肯定会越来越多。然而所有的担心在入学后都不是问题,因为学校早已替我考虑周全了。说到这里,我真心感谢闽大,感谢习近平校长,感谢孙芳仲书记,感谢刘建萍、林友华等老师们,感谢罗暹、林有钟、刘杰、刘守强等同学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大学生活。
采访组:刘建萍老师,您好!黄道亮同学作为一名特殊学生就读闽大,当时学校方面作了哪些安排?
刘建萍:我记得黄道亮同学是推迟了近一个月才入学报到,成为闽大1990级中文秘书专业的一员。学校领导和老师早早就为他的到来安排好了一切,时任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孙芳仲还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专门研究他入学后的安排,并且每次在学校碰到黄道亮时,孙书记都会不由得拍一下他的肩膀,和蔼地询问:“道亮,最近怎么样?适应不适应,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的?”
作为班主任,我已经提前了解到他的具体情况,得知刚好班上有几个闽清的老乡,他们都愿意帮忙照顾黄道亮的生活起居。我还特意交代班干部和其他同学要照顾他,尽可能帮助他。当时,他租住在校外的民房里,为了让他省点儿钱,我把家里的一个闲置的木架床给了他。第一年,他和高中的一个同学罗暹(当时就读福州大学)租住在外面的出租屋里,罗暹负责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从第二年起,我们班的刘杰、刘守强开始负责他的生活起居。后来,刘杰和刘守强都被学校表彰了,其中,刘杰还被评为“福州市学雷锋积极分子”。开学后,我们得知黄道亮同学一直想安装假肢,便发动班上的同学捐款,具体捐款数额忘记了。
开学不久,我听黄道亮同学讲过这样一件事情:那天他第一次到教室上课,刚一坐下,就看到桌面上放着一张贺卡,上面写着“欢迎黄道亮新同学”,心里顿时感受到这个班集体的无限温暖。说实话,这张贺卡对他而言相当重要,因为在走进教室前,他还是怕怕的,不知道同学们会如何对待他,是否会歧视他,等等。后来得知,这张贺卡是当时的班长召集全体班委特意制作的,目的是让黄道亮同学能尽快融入这个班集体。
采访组:林友华老师,您好!听说您是黄道亮同学的入党介绍人,能否谈谈党组织培养黄道亮同学入党的情况?
林友华:1990年秋,新生刚入学,我就注意到学校来了一个无臂的大学生,他叫黄道亮。当时,我主要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久后兼任校学生党支部书记。于是,我特别关注这个学生,经常找他聊天,询问他对课程内容的一些看法,了解他的心理和思想情况,顺便谈谈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模范性。黄道亮同学能顺利完成三年的学业,除了他和家人的艰苦努力,还要归功于闽大团结互助的精神文化。同学们默默地帮助他、照顾他,三年来都是如此,实在是难能可贵。
在学期间,黄道亮同学虽然身体残疾,但成绩总体来说处于中上水平,有些课程学习还比较靠前。在思想上,他积极要求上进,与同学关系也很好。
在大二第一学期与他的一次交谈中,我问道:“道亮,有没有想过申请入党?”
他立马答道:“想过,不过就怕自己不够格。”
我说:“不够格,更要努力争取。”
旋即,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我与他见面交流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了。他非常懂得感恩,尤其是知道自己这样的大学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比其他同学更努力,更用心,更要求上进。
那时候,我每个月要求他递交一篇思想汇报,时常了解他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一来是能够及时掌握他的思想和心理动态,二来是督促他加把劲好好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1993年5月,黄道亮同学顺利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为之骄傲的事情。
黄道亮:林友华老师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入学后不久,他就注意到我,也很关心我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支部指定林友华老师作为我的入党联系人。他对我要求非常严格,时常监督我,每个月要求我递交一篇思想汇报。大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学校党委批准了我的入党申请,并且在1993年5月1日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由于我没有双臂,手握不起来,所以在宣誓前非常紧张。林友华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心,跟我说“面向党旗、挺胸站直”。
应该说,上大学对于我来说如同是一次重生,入党则是我人生的一次升华。从此,我想到的是更多的责任和更多的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一直伴随着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知道习校长担任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作为他的学生,我觉得更应该把严格遵守党规党纪作为己任,要比其他人遵守得更好更到位。
采访组:黄道亮同志,能不能谈谈当时毕业找工作的情况和后来在单位工作的情况?
黄道亮:1993年毕业时,学校领导和老师挺为我的就业着急的,他们都在想方设法帮助我。按照当时的规定,自己是闽清生源,最后要回去,不过不清楚县里到底是什么态度,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录用。后来,听说闽清县领导出于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反复考虑把我安排在哪个岗位更合适,最后决定把我安排在县残联工作。我先后从事过残疾人就业、信访、办公室、宣传文体等工作。2006年被县委提拔为县残联党支部副书记,后来还被任命为县残联副理事长,一直至今。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委托税务机关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之前,县残联开展此项工作都是采取上门征收、催缴的方式。每年我和同事都要一家单位一家单位地上门宣传国家政策,推荐残疾人就业,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每年都要走上近两百家单位,一个单位至少要去两三次,多的要跑十几次。此外,我还主动联系一些效益好、信用度高的福利企业,推荐残疾人就业。几年来,经我介绍就业的残疾人就有23名。
在负责办公室和宣传工作中,我用脚写材料、编写简报,还积极向报刊、电视、广播和各级简报投稿,通报全县残疾人工作的开展情况,讲述残疾人的疾苦与无奈,宣扬残疾人的自强与自立,旨在让社会各界更多的了解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其间累计发表宣传报道58篇。2002年我被省残联评选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5月20日,在第17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我还协同《梅城报》记者采访了4名优秀残疾人代表,并配发编者按在《梅城报》刊登专版,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工作之余,我经常与残疾人谈心、交朋友,激励他们奋发图强,并为残疾人朋友的切身利益奔走呼号。2003年,我考入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深造。两年半后,我以优异的成绩取得本科学历,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采访组:听说您毕业后曾与习近平同志有过面对面的接触,请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黄道亮:1997年5月18日是全国助残日。这一天,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省委副书记习近平等领导在福州接见了福建省出席全国“自强与助残”表彰大会的代表和残疾人代表。很荣幸,我作为残疾人代表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并与海德里盲人学校夏荣强校长、漳州bat365中文官网(现闽南师范大学)郑声滔老师一起向省领导汇报了个人的成长经历。
那时,我已经在闽清县残联上班三年多了,既是残疾人工作者又是残疾人,我以特殊的身份,满怀感恩,投身到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中。座谈会前两天,我接到福建省残联的通知,要求每位参加座谈会的代表用5分钟时间脱稿汇报自己学习、工作的情况。说实话,当时我还是有点儿紧张,连夜修改、完善自己的稿子并熟记在心。5月18日上午,我们准时来到一个圆桌会议室坐下,与熟悉的残疾同仁打过招呼后,便静静地坐着。当省领导进场时,我又惊又喜,没想到今天面对的是这么大的领导,更没有想到还有我大学的校长——习近平。此时此刻,习校长签章的毕业证书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情异常激动。
我是第二个汇报的。第一次离省领导这么近,心里难免有点儿忐忑,但我还是饱含深情地向大家介绍了我成长中的艰辛、学校和同学们的关爱以及工作中的收获,并且特别介绍了自己在闽大三年的幸福时光。当说到“1990年,我被闽大破格录取,成为福建省第一位无双臂的大学生”时,我把满怀感激的目光投向习校长,而此时,我发现习校长也正含笑注视着我,还微微点了一下头,那笑容、那目光是那么的亲切、和蔼,令我终生难忘。
座谈会结束后,福建省残联领导邀请省领导和大家合影留念。清晰地记得,那时我一直想走上前,对习校长说“感谢学校当年破格录取了我,给了我无比珍贵的大学生活,让我获得新的生命”。但由于年轻、羞涩,加之领导都在交谈着,我一直躲在后面不敢前行,错过了当面表达的机会。不过,20多年来,我把这句感激的话一直深埋心中,化作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化作了对工作的担当,化作了对残疾人事业的奉献,化作了对母校和习校长永远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书记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心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八)
2003年4月1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专题调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与师生座谈并对学院作出“三个不错”的评价。他亲切地和同学们聊天,在同学们的热情要求下,为在场同学签了名,勉励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习近平同志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心,走进党团活动室、雅韵越剧社与大家交流,嘱咐同学们“要好好研读毛泽东、邓小平的著作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理论素养”,“要为弘扬江南优秀文化,推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多作贡献”。
(本报将在报纸和新媒体端专门开辟《青年来信》专栏,刊发广大读者阅读和学习报道之后的启发和感悟,来信请发我们的邮箱xinwen@cyol.com,欢迎踊跃来信)
----------------------
采访对象:洪致平,男,1946年10月生,浙江金华人,时任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现任学院终身名誉院长。谢鑫,女,1976年2月生,辽宁鞍山人,时任学院团委书记,现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姜蕾,女,1978年2月生,浙江衢州人,时任学院基础部教师,现任学院信息技术分院党总支书记。徐育,女,1983年12月生,浙江嘉兴人,学院空乘专业2002级学生,现任中国移动浙江公司人力资源部专员。高郭敏,女,1983年7月生,浙江温州人,学院文秘专业2001级学生,现任温州市妇联干部。陈雁群,女,1982年1月生,浙江杭州人,学院空乘专业2000级学生,曾任北京城建集团塞拉利昂滨图玛尼酒店房务总监。汪燕燕,女,1983年11月生,浙江宁波人,学院文秘专业2002级学生,现任余姚市乐川晨学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海静,女,1983年12月生,浙江宁波人,学院英语专业2001级学生,现任宁波镇海好望五金材料有限公司业务主管。史璟,男,1982年7月生,浙江宁波人,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2001级学生,现任宁波市宜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毛晓晓,女,1984年1月生,浙江台州人,学院文秘专业2001级学生,现任温岭市宇航纸盒厂总经理。
采访组:张中新 邬佳 唐永卿 石新明 刘飞燕 石宇钦 孙钦
采访日期:2018年12月14日
采访地点: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楼九楼接待室
采访组:洪院长,您好!2003年4月12日上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视察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专题调研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请您介绍一下习近平同志来校视察调研的情况。
洪致平:2003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试点工作,杭州市被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组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试点单位之一,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杭州市委确定的11个“先行一步”单位之一开展了教育活动。
那天,习书记在学院董事长黄纪云和我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学校办学设施和学生社团活动中心,与学生进行交谈,与全院干部、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见面座谈,并听取了我所作的关于学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的汇报。最后,习近平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称赞育英学院,一是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办得不错,育英教育集团办得不错;二是作为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办得不错,专业设置结构适应社会需要;三是党建工作氛围不错,学生政治进步倾向明显。
习书记到我们民办高职学院的专题调研,给予全体师生莫大的鼓舞,激发了大家的信心、希望和力量。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给同学们签名留言的照片就挂在学校一楼大厅,大家能否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毛晓晓:您的提问让我又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那是2003年4月12日上午8点多,全院师生党员和学生代表热烈欢迎习书记来学院视察工作。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8点58分,两辆面包车缓缓驶进校门,在校园广场的喷水池前停下,习书记等领导同志从车里走了出来,与大家亲切握手。
当习书记进入教学大楼门厅时,我和系里的同学都拿着本子围上去,争相请习书记签名留言。我一边听着习书记与同学们的对话,一边细细端详着习书记的样子:他身材高大,肩膀宽厚,声音洪亮,笑呵呵的很慈祥。他一点儿也不介意同学们讨要签名争先恐后的阵势,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随和、亲切。
“你们这么热情,那我就签一个吧,人家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明星呢。”习书记幽默的话语顿时引得大家笑成一片,现场气氛也随之变得轻松热烈起来。
习书记低头签名的时候还问到了我们的校训,没等习书记把话说完,大家就异口同声地说:“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习书记紧接着随口顺下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的声音洪亮而缓慢,让我突然觉得我们的校训竟然如此充满力量。
习书记与我们在一起,显得非常高兴,他继续说:“你们的校训啊非常好!我们大学生一定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我捧着采访本子激动地说:“习书记请给我们大学生提个要求吧。”他微笑着看看我,语气温和而坚定地说:“那当然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话音一落,大家再度笑成一片,我们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目送习书记走过教学楼。
徐育:当时,我作为礼仪之一,欢迎习书记的到来。习书记下车后,特地在我们礼仪队面前停下脚步,亲切地问我们是学什么专业的,我回答“空中乘务专业”。习书记微笑着对我们说:“年轻人,要不怕艰苦、敢于挑战、乐观开朗,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你们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飞上蓝天!”
当时我即将开始毕业实习,正在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是习书记的激励,给了我走向社会迎接挑战的信心。后来,我无论是在民航机场工作,还是现在作为中国移动的招聘专员,都会时常回忆起习书记当年的话,并告诉自己,要不怕艰苦、要乐观开朗、要有所作为!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的留言和签名你们还珍藏着吗?这一经历对你们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高郭敏:当然珍藏着!时间虽然过去了15个春秋,可我总感觉如同刚刚发生一样。
习书记视察学院时,我们不少同学拿着本子围上去,请习书记留言签名。起初,习书记只是微笑着摆摆手。这时,作为院报记者团团长的我挤到习书记面前说:“习书记,我是学生党员,请您给我们学生党员提点儿希望吧!”
“哦?”习书记停下脚步,“呵,年轻的党员。你是哪里人?”
“我是温州泰顺的。”
“泰顺我知道。什么时候入的党呢?”
“去年12月24日成为预备党员的。”
“噢,挺能干的嘛!”习书记微笑着点了点头。他注意到我身上的系服,问道:“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我们都是文秘专业的。”我指着身旁穿着清一色系服的同学回答。
“噢,小秘书啊,好!好!挺像,挺像嘛!”
闪光灯不停地闪,我看见有好几个镜头对着我,我竟然一点儿也不紧张。
“习书记,给我们签个名吧!”
“噢,年轻人总是非常热情啊!好,年轻人的要求尽量满足,那我就签个名吧!”
习书记笑呵呵地接过本子,认真地一个个签起来……
这一瞬间,在我心中定格为永恒。每每想起,总是那么温暖,那么感动。在此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想起这一瞬间,“小秘书”就浑身充满了力量。
2004年7月,我作为省级优秀毕业生跨出校门,参加当年温州市龙湾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入职区民政局,真正成为一名“小秘书”。2009年我当选为龙湾区第七届党代表,2012年被评选为省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2012年8月,我被下派到状元街道新元社区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下派期间,社区所辖山西岙村因项目选址纠纷,近百名村民聚集起来要到市政府上访。面对情绪激动的村民,“小秘书”拿出当年斗胆请习书记签名的勇气,单枪匹马挤到人群当中,在村“两委”的支持配合下,及时制止了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随后,我及时通过正常渠道,将村民的合理诉求反映到有关部门,从源头上彻底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下派期间,我发挥“小秘书”的开拓创新精神,根据社区特点,创建了“社企联动,贤聚新元”的社区特色服务品牌,打造“幸福新邻里”的概念,推出“社企直通车”项目,贴心服务群众,致力社区发展。2013年,我荣获省委省政府颁发的“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荣誉称号。
2016年10月,我调任温州市妇联组宣部工作,继续发扬“小秘书”勤学、实干的精神。如今,我已走进社会15年,历经多个工作岗位的“小秘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只要想起习书记那邻家伯伯般的亲切面容,耳畔就会响起他那雄浑有力的声音:“噢,小秘书啊,好!好!”我的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让我力量倍增,激励我砥砺前行。
陈雁群:那天,我在图书馆一楼大厅等候习书记,只见习书记等领导从楼梯上走下来,我迎了上去,手里捧着当时正在学习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希望习书记给我签个名。他轻声问道:“你是谁?”我自豪地回答:“我是一名今年即将毕业的学生党员,目前正在学习这个读本,请习书记给我提提要求。”
他提笔翻开首页,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笑道:“现在这读本也是我的啦!”我回答:“是的,这是我们党员的共同读本。”
他边走边认真地对我说:“这本书编得很好,你们可要认真读一读啊!”
“感谢习书记,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职业人。”我坚定地回答。
习书记为我签名的照片一直摆在我的办公桌上,并曾陪伴我远跨重洋到过美丽的非洲。我曾在非洲塞拉利昂的国宾馆工作。这是一所由中国人运营的他国的国宾馆,由此我认识了很多热情的非洲朋友,如好朋友塞国通讯部部长班古拉先生,还有驻中国大使馆商务参赞Henry先生,等等。每每看到摆在办公桌上的我与习书记的亲切合影,他们总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说:“Oh!President Xi.China good!”
采访组:谢鑫老师,您好!您当时作为团委书记,在学生党员活动室向习近平同志作了汇报,能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谢鑫:回想起见到习书记的那一幕,至今还历历在目。当时我作为团委书记,全程陪同习书记参观了社团活动中心,并为习书记进行讲解。
当年学校的办公场地比较紧张,但学校还是拿出操场旁边一幢小楼的二层作为学生社团活动中心,同时将这层楼最大的一个房间作为学生党员活动室,兼做社团活动小型会议室和“读书角”。活动室墙上张贴着国歌、入党誓词,并设计有“党团伴我行”专栏,展示了学校党建带动团建和社团工作的照片,里面还有为学生订阅的党报和时政刊物。
习书记进入党员活动室,在听取了我的汇报后,关切地问我学生的学习状况怎么样?学生的思想状况怎么样?
我告诉习书记,我院学生是高考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家庭经济状况相对优越,但自觉学习的习惯还未完全养成,自信心也有待增强。因此,我们把激励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加入党的组织作为学生进步的新引擎。我们通过党的建设进公寓、进社团,通过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入党的知识教育等内容,从一入学就强化学生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
我自豪地告诉习书记:“我们学生的政治热情非常高,目前已有60%以上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一旁的省委副书记乔传秀告诉习书记:“这个比例在本科院校也算高的。”
习书记点头称赞说:“好啊!”
习书记的肯定,是对我们莫大的鼓舞。目前我院在校学生要求入党的人数已达92%以上,学生党员占比达到3%,教职工党员占比达到54.6%。学院党委被浙江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院被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参观社团活动中心,称赞同学们精神面貌好,能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汪燕燕:社团活动中心摆放着很多社团活动的照片,墙上写着“有形校园 无限风光”几个大字,是我们的精神家园。那天,我站在社团活动中心门口欢迎习书记的到来。习书记身材高大,俯下身来和我们一一握手,还详细询问了我们的年龄和专业,嘱咐我们要好好研读毛泽东、邓小平的著作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理论素养。
孙海静:当时,我是雅韵越剧社的社长。那天我们穿着戏服,正在为参加杭州高校戏剧演出排练,记得当时我们正在练习甩水袖。看到习书记走进来,雅韵越剧社顿时沸腾了。习书记问道:“平时排练有专业老师指导吗?”我回答说,黄龙越剧团的老师会给我们上课,并且向习书记简单介绍了黄龙越剧团的情况。习书记听后很是高兴,勉励同学们要为弘扬江南优秀文化、推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多作贡献。
史璟:那年我大二,是社团活动中心主任。习书记问我叫什么名字,是哪个专业的,还问我:“现在也是预备党员吗?”我说:“我已经完成了党校的所有培训课程,现在是入党积极分子,正在努力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习书记微笑着说道:“很好,你看你们这里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这么好的社团活动室,所以你们要好好努力,在学生中也要起到带头作用。”这句朴实的话语,是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勉励,牢牢地印在了我的心底。
那一年下半年,我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还荣获了“杭州市优秀团干部”称号。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宁波工作。2009年我和朋友一起创办了公司,公司业务涉及新媒体、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小程序制作、广告等多个领域,现有员工100余人。
采访组:姜蕾老师,您好!习近平同志与师生座谈时,您在会场聆听了习书记的讲话,请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姜蕾:我作为教师党员代表,有幸参加了习书记与师生座谈的会议,聆听了习书记的讲话。习书记没有稿子,是即兴讲话,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希望和力量。
在谈到“民办学校办得不错”时,习书记说,浙江民办教育在全国发展是好的。今天,我了解到,育英教育集团办得不错。到你们这里一看,校舍很新,教育设施投入很大,而且育英教育集团不只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一个学校,在全省各地还有其他学校,并且不断发展,搞得蓬蓬勃勃。
在谈到“学院办得不错”时,习书记说,刚才了解到你院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以上。他称赞我们专业设置好,强调职业技术学院的生命力就在于专业结构适应社会需要。他说,职业技术教育是今后我们要重点抓的一个方面,只有抓好职业技术教育,才能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培养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在谈到“党建工作氛围不错”时,习书记称赞育英的学生生机勃勃,主动性很强,很活跃,特别是政治进步倾向明显,有60%以上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提出“以党建带动教学,以党建带动整体建设”的要求。
最后,习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在你院搞试点,这是对你们的信任和重托。”“希望你们不断把学校办好,培养出党满意、群众满意的合格人才。”听了习书记的讲话,我们热血沸腾,努力奋斗的劲头更足了。
我从本科到研究生都是在浙江大学就读的,2002年6月硕士毕业后到育英学院工作。当初我选择来育英做老师,确实有些思想顾虑,觉得不太踏实。一是因为育英“民办”的身份,二是因为育英“职业教育”的层次。但那次在会上听了习书记的讲话,我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心,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和努力奋斗的信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书记给我们讲述“浙江精神”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九)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期间,多次给浙江高校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2006年9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剧场,为在杭高校千余名大学生作了题为《继承文化传统 弘扬浙江精神》的形势政策报告。习近平同志结合群星璀璨的浙江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生动讲述了浙江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深刻阐释了融合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浙江精神”,举例分析了浙江人善于“闯”、勇于“试”、敢于“冒”的文化渊源,颂扬了浙江人和美与共的情怀、和衷共济的情志、和悦自适的情操,强调了源远流长的浙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勉励同学们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学习浙江精神、感悟浙江精神、实践浙江精神、弘扬浙江精神,做浙江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本报将在报纸和新媒体端专门开辟《青年来信》专栏,刊发广大读者阅读和学习报道之后的启发和感悟,来信请发我们的邮箱xinwen@cyol.com,欢迎踊跃来信)
---------------
采访对象:张栋梁,男,1984年2月生,浙江嘉兴人,浙江大学电子商务专业2006级硕士生,现任浙江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室主任,校团委兼职副书记。
采访组:梁艳 陶安娜 卢思颖 石新明
采访日期:2018年12月20日
采访地点:浙江大学剧场B座313室
采访组:张栋梁同志,您好!2006年9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大学给大学生作了题为《继承文化传统 弘扬浙江精神》的形势政策报告。听说您聆听了此次报告,能否为我们回忆一下当时的场景。
张栋梁:2006年9月,当时我刚进入浙江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入学不久,我作为学生党员代表聆听了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剧场专门为大学生作的形势政策报告,报告题目是《继承文化传统 弘扬浙江精神》。报告会规模很大,千余名同学坐满了整个剧场。听报告的同学既有来自浙大各个院系的党员代表和学生骨干,也有在杭其他高校的学生代表。
习书记在报告中结合群星璀璨的浙江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讲述了浙江多元的文化传统;结合浙江发展史上的经典案例,讲述了“浙江精神”的文化特点;分析了“浙商”的特点,阐述了“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的内涵;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出了建议和希望。
整场报告历时两个多小时,习书记旁征博引,典故信手拈来,还不时与我们互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他沉稳平和的声音、渊博的学识、儒雅的气质和极强的亲和力,我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我感觉习书记真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好导师,举例子、摆事实、讲道理,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采访组:听说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一开场就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
张栋梁: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的是当年毛主席乘专列途经河南南阳,南阳地委书记上火车向主席汇报地方情况的事情。当毛主席问他有关南阳的历史和时事时,那位书记都答不上来。最后,毛主席问他个人的年龄,那位书记答上来了。于是毛主席风趣地说:“你不知今不知古,只知自己五十五。”
习书记接着问我们,当别人问你们“浙江怎么样”时,你们怎么回答?这一问,立即引发了我的思考。习书记可能是想告诉我们,并不是当上了干部才需要了解当地的各种情况,即使作为一个普通的求学者,因为有过在浙江上学的经历,或许将来还要在浙江创业和生活,对浙江的文化传统一定要有所了解。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是如何向同学们介绍浙江的文化传统的?
张栋梁:习书记从浙江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浙江人的文化基因之间的关系出发,详细为我们介绍了浙江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他当时用了“多元”这个词来概括浙江的文化传统。
他说,浙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浙江文化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处于重要地位。通过习书记的介绍,我才知道,除了大家熟知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其实还有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距今8000-7000年的跨湖桥文化,可见浙江文化的起源很早。
同时,在浙江悠远的文化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习书记从东汉的王充说起,谈到了王羲之、骆宾王、沈括、宗泽、王冕、宋濂、于谦、王守仁、全祖望以及近代的蔡元培、章太炎、王国维、鲁迅、茅盾等浙江籍文化名人,涵盖了政治、军事、科技、哲学、史学、文学、古文字学、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作为一个地道的浙江人,有些人物我之前并不知道他们是浙江籍的,听着习书记娓娓道来,我惊叹浙江原来有着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为习书记的广博学识所折服。
习书记告诉我们,浙江文化融汇了历史文化、革命文化与现代文化。他特别强调,浙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当年我们党的诞生和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航船,正是从嘉兴南湖起航,才创建了彪炳千秋的伟业。而我本人刚好就是浙江嘉兴人,习书记在报告中提到南湖的红船时,我感到特别的亲切和自豪。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是如何向同学们阐释“浙江精神”的?
张栋梁:习书记认为,浙江文化传统中这种“多元”的精神特质,千百年来始终流淌在浙江老百姓的血液中,像一种无声而强大的力量,始终支撑、引领和推动着浙江人民奋发向上,也就慢慢形成了浙江独特的文化精神和人文优势,也就是被人们所称道的“浙江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发展之所以如此夺目,取决于很多因素。习书记告诉我们,最根本的还是人的因素,确切地说,是文化的因素在产生深刻的影响。浙江文化是引领和推动浙江发展的最深层次原因,浙江精神是属于浙江人民自己的“精神名片”。
浙江精神的基础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习书记提出,要在这一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
习书记在为我们作报告的时候,列举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和事件,分析了浙江人秉承的善于“闯”、勇于“试”、敢于“冒”的这种品质的文化渊源,并通过百年老店“胡庆余堂”、“宁波帮”和“信用浙江”建设的案例,颂扬了浙江人和美与共的情怀、和衷共济的情志、和悦自适的情操。他强调,浙江精神是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浙江人共同奋斗的结晶。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非常赞赏“浙商”的创业精神,这次报告会对于“浙商”的特点是如何阐述的?
张栋梁:习书记认为,“浙商”不是一个虚拟的称呼,而是一些实实在在鲜活的人群。这些人群的背后,是浙江文化坚韧图强的主体性和务实重行的商业意识。正是这样深层次、潜移默化的文化力量,才会有不畏艰辛、自主创业的浙江人。他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宁波的“奉帮裁缝”,以及他们发展起来的服装产业;绍兴“日出华舍万丈绸”的纺织行业,以及闻名全国的中国轻纺城;又比如,“其货纤靡,其人善贾”的温州商人,以及他们创立的皮鞋、低压电器、打火机、眼镜等特色鲜明的产业群;还有被称为“百工之乡”的金华人,发展起了东阳的建筑业、永康的小五金、浦江的书画水晶业等。
习书记总结了“浙商”的一些特点——不等、不靠、不要,自谋出路,自主创业,所以浙江经济又被称为“百姓经济”。浙江人是靠着经商传统,亲带亲、邻带邻,自主开发市场的方式,为自己打造了“金饭碗”。换句话说,老百姓不仅是生产者、消费者,还是投资者、经营者。他引用了费孝通先生的一句话——浙江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说的就是“浙商”不畏艰辛、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习书记指出:“有井水的地方就有生意可做,而有生意可做的地方,必有浙江人。”浙江人不只局限在浙江这片土地上勤奋耕耘,而是放眼全球,范围特别广,习书记将这种现象概括为“浙江人经济”,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浙江人独特的文化力量才成就了“浙江人经济”。
采访组:在习近平同志的报告中,“浙江经济”和“浙江人经济”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张栋梁:我当时听的时候,也产生过这样的困惑,习书记在报告中为我们答疑解惑。根据习书记的阐述,通俗地来理解,“浙江经济”概念的立足点在地域,是陆域10万余平方公里和海域26万余平方公里的浙江省范围内,浙江人和非浙江人创造的经济;“浙江人经济”概念的立足点在人,是所有浙江人在浙江以及浙江以外任何地方创造的经济。简单来说,“浙江经济”相较于“浙江人经济”,前者是GDP概念,后者是GNP概念;前者是一个地区经济的概念,后者更多的是带有地区特点的文化概念。
要说联系,其实还是在于两者背后的文化。“浙江人经济”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浙江人既能单打独斗,又善于相互合作,这是浙江人最优秀的品质。习书记讲述了一个当年“浙江人经济促进大会暨浙江人经济论坛”上的故事。会上一位学者说,温州人发明一样东西,他完全可以凭借其背后160万温州人强大的营销网络将产品迅速推向市场,让自己很快成为大老板。习书记在现场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在场很多温州籍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认为浙江大学的“求是精神”是浙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报告会上是否谈到了浙大“求是精神”?
张栋梁:是的。习书记说,“求是精神”是百余年来浙江大学办学理念的浓缩和凝练,是浙大人“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崇高追求的高度概括。习书记特别强调了新的发展阶段,全省教育战线乃至全省人民,都要继续发扬光大作为浙江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浙大“求是精神”。
习书记说,在“求是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浙大人,有一种深切的责任感。他举例说,仅仅2006年上半年,浙江大学就接受了数亿元的捐赠,其中有几位捐赠者就是改革开放以后浙江大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这种精神力量的转化,当然不仅仅是对母校的反哺,更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正向反馈。习书记的肯定和鼓励,不仅让我们浙大人倍感骄傲和自豪,而且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在这次报告会上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怎样的希望?
张栋梁:习书记希望我们大学生成为“浙江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无论是否出生于浙江,但只要在浙江这片土地上生活过、求学过、成长过,今后可能还要在这里工作、创业、组建家庭,都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学习浙江精神、感悟浙江精神、实践浙江精神、弘扬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为加快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习书记特别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他在报告中说,通过资料了解到在过去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许多同学更加深切地领悟到一种社会责任,既有几分压力,更添学习动力,从而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提升自身的实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习书记鼓励我们大学生要积极走进社会,走向基层。希望我们不仅要读好课堂上的书,也要读好社会这本“书”,要了解浙江,热爱浙江,进而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民族,激发起应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
采访组:这次报告会对你和周围的同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张栋梁:记得当时同学们都说省委书记给大学生作报告很新鲜,都说这是一堂让人产生高峰体验的大课。据我了解,当时听报告的不少同学都是高年级学生,很多同学已经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择业与就业。听完习书记的报告,大家产生了身为浙江人或身在浙江的自豪感,有不少同学表示毕业后要留在浙江工作。习书记讲述的浙江精神更是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学习浙江精神,弘扬浙江精神,践行浙江精神。
习书记的报告,让我更加明白了社会实践是我们青年学生了解国情、民情、社情的重要途径,坚定了我继续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决心。
2007年暑期,我带领浙江大学学生三农协会开展了“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大调研活动,100多名浙大学子参加了该活动,普遍反映收获非常大。
参加工作后,我和同事们一起推动组织了数万名大学生到全国各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寻访的实践活动,打造了“红色寻访”社会实践品牌,这个项目还被评选为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采访组: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实践地。作为一名浙江人,能否分享一下您对习近平同志治理浙江时的重要思想的认识。
张栋梁:我是个地道的浙江人,生于浙江,长于浙江,学于浙江,工作也在浙江,对浙江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有着切身的体会。习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总结了浙江“八个方面优势”,推出了“八个方面举措”,形成了指导浙江发展的“八八战略”。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之江新语》一书,集中体现了习书记在治理浙江时的重要思想和主张。
《之江新语》这本书语言简洁,观点深刻,文风朴实,我非常爱看。每次读这本书时,我都感觉像是在与习书记面对面聊天,尤其是对习书记的“两座山”“两只鸟”和“两个干”理论的有关阐述印象深刻。
第一,“两座山”论。2005年8月,习书记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调研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断。习书记在《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一文中,从认识论的角度对“两座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释。今日的余村,作为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模范实践区,走出了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乡村振兴之路,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美丽乡村。
第二,“两只鸟”论。习书记在《从“两只鸟”看结构调整》一文中,提出必须推进浙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并将之生动地概括为养好“两只鸟”,一个是“凤凰涅槃”,一个是“腾笼换鸟”。前者讲产业质量提升,变制造为创造,变贴牌为创牌。后者讲产业结构调整,要培育和引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在习书记“两只鸟”论的指引下,今日的浙江正在成为创新的沃土,创业的热土,创造的乐土。
第三,“两个干”论。习书记在《要“干事”,更要“干净”》一文中,生动论述了领导干部要干干净净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时刻注重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一名纪检战线的干部,我深刻体会到习书记这一论述的重要内涵,这是我们开展干部教育的必修课。
最让我精神上“补钙加油”的,是习书记提出的“红船精神”。作为一名嘉兴人,我从小听着红船的故事长大,但之前从来没有提升到精神层面来认识。2005年6月21日,习书记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并将之阐释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通过学习习书记关于“红船精神”的重要论述,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船是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越来越为家乡的红船骄傲,越来越为“红船精神”自豪,越来越增强了传承“红船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书记鼓励我们要多尝试学科交叉研究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十)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18次到浙江大学调研指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多次为师生作报告,亲自指导解决浙大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浙大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把舵定向。从校史馆到报告厅,从图书馆到实验室,从课堂教室到学术会场,从学生食堂到教授客厅,都留下了习近平同志的亲切身影和殷殷嘱托。2007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来到浙江大学生仪学院调研并观看“大鼠机器人”实验演示。不知什么原因,实验演示出现失误,具体负责演示操作的同学因此深感内疚和自责。习近平同志宽慰她说,“没什么,实验中出现失误是很正常的”,并鼓励“年轻人要多尝试学科交叉研究,努力将实验成果与临床等应用方面结合”。
(本报将在报纸和新媒体端专门开辟《青年来信》专栏,刊发广大读者阅读和学习报道之后的启发和感悟,来信请发我们的邮箱xinwen@cyol.com,欢迎踊跃来信)
---------------
采访对象:郑筱祥,女,1945年2月生,浙江杭州人,时任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教授,求是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现任求是高等研究院资深顾问。郑晓静,女,1985年12月生,浙江温州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2006级博士生,现自主创业。张韶岷,男,1977年11月生,浙江温州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2002级博士生,现就职于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
采访组:沈黎勇 叶盛珺 石新明 梁艳
采访日期:2018年8月6日
采访地点:浙江大学团委办公室
采访组:郑筱祥老师,您好!在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的大楼里,挂着一幅习近平同志与您所在科研团队成员的合影,这是在什么情况下拍摄的照片?
郑筱祥:2007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浙江大学,考察了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数字图书馆、求是高等研究院脑机接口实验室,观看了求是高等研究院“大鼠机器人”项目演示。考察结束后,习书记与师生代表在生仪大楼五楼大厅拍摄了这张合影。
习书记观看的“大鼠机器人”项目是从2006年5月开始研究的,主要是由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医学和高分子等多个专业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这个项目是求是高等研究院的第一个交叉学科项目。参与项目的学生年纪都不过二十来岁,非常年轻。也正是因为这帮年轻人能吃苦、敢尝试,充分发挥不同专业的特长,这项实验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采访组:郑晓静同志,您好!请简单介绍一下“大鼠机器人”这个项目。
郑晓静:这是一个脑机接口的研究项目,需要生物医学和工程技术的紧密结合。动物的大脑里有一个区域是负责奖赏的,当这个区域受到刺激的时候,大鼠就会觉得非常满足。我们在大鼠的脑内植入了3对电极,电极会分别刺激大鼠的胡须区和奖赏区,一个刺激用来控制大鼠的前进方向,另一个刺激给予大鼠虚拟的“奖赏”。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大鼠就会按照指令行动,就像用投食的方法训练动物一样,只不过我们是用电刺激代替了食物。
采访组:听说“大鼠机器人”项目在演示过程中出现了失误,能否回忆一下当时的场景。
郑晓静:当时我是生仪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转博,主要从事脑电方面的研究。
习近平书记到来的那天早上,我们早早地就来到六楼的实验室作准备。我们先让大鼠在八臂迷宫里试着走了几次,都非常成功。大概上午9点多,我听见走廊里陆续传来脚步声。随后,习书记与时任校党委书记张曦、校长杨卫等领导先后进入实验室。实验室的空间非常狭小,站满了嘉宾领导、实验人员及工作人员等。作为实践团队成员,我先为习书记简单介绍了实验的大致情况和主要机理,他听得非常认真,还不时点头示意。
之后,我便坐下来开始进行实验操作。当时整个实验室只有我一个人是坐着的,其他领导和老师都站在我的后方隔着玻璃观看大鼠的运动。我清楚地记得,习书记站在我的左后方,静静地等待着。当时现场非常安静,安静得我似乎都能听到习书记的呼吸声。我想,大家肯定都对这项实验非常感兴趣,尽量为我的操作提供安静的环境。
实验前半段进行得非常顺利,大鼠从八臂迷宫的一端出发,很好地完成了穿越铁丝网、爬坡等动作,顺利绕过了第一个书立。但是,当实验大约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出现了问题,大鼠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根据我的指令右转。我稍微有点儿紧张,随后再次尝试点击了两次鼠标,大鼠还是没有作出任何反应,演示实验只好结束。不过,习书记并没有因此表现出失望,可能他已经通过前面的演示了解到实验的大致内容,就轻轻转身离开了实验室。这次小小的失误也成为我的一大遗憾,幸而习书记后来非常亲切地安慰了我,让我稍有宽慰。
采访组:实验结束后,习近平同志还和大家交流了什么?
郑晓静:领导们离开后,我和其他同学待在实验室里继续讨论大鼠在实验中失控的原因,所以没有和习书记作进一步的交流。后来老师喊我们下去合影,我才从六楼来到五楼。
下楼后,我的心情还是非常内疚,一直在想实验为什么会出现失误。现在再看当时的照片,还能非常真实地感受到那种愧疚。郑筱祥教授向习书记简要地介绍了我们的团队,当介绍到我的时候,我向习书记表达了歉意。我说:“习书记,非常不好意思,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次实验会出现失误,大鼠之前的表现一直都非常好……”习书记应该是看出了我的紧张,面带微笑宽慰我说:“没有什么,实验中出现失误是很正常的。你做的事情是非常前沿的,希望你们继续加油,能在这个研究方向上作出更多的探索。”
张韶岷:合影之后,习书记还分别跟我们握了手,并同我们进行了简短的交谈。在交谈中,他微笑着鼓励我们,说我们的工作很交叉、很前沿,非常有意义,并希望我们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争取早日取得新的突破。
郑筱祥:看完实验演示之后,看得出习书记还是非常满意的。他说:“做得很好,年轻人应该多尝试学科交叉研究,努力将实验成果与临床等应用方面结合。”习书记的话对我非常有启发。现在的年轻人都非常聪明,也非常能吃苦,只要有好的想法和思路,给他们一些点拨,他们就能拿出十足的劲头去探索和琢磨。现在,虽然我的年纪已经大了,但还是很喜欢和年轻的学生进行交流。他们这种敢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劲儿就是他们从事学科交叉研究的最大优势。
采访组:在与习近平同志交流的过程中,哪些内容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郑筱祥:习书记来参观,是对年轻人从事学科交叉研究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我们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教育改革的莫大鼓励。
习书记在浙江主政的时候,对教育改革非常重视和关心。他说过,“不仅要开发学生智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不仅要‘授之以鱼’,教授学生‘学会’,而且要‘授之以渔’,教授学生‘会学’”;青年学生要从“会读书的人”变成“会创造的人”;“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坚持以创新带动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把创新实践活动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走一条创新型教育之路”。我们开展交叉学科研究,聚集这么多专业的学生一起思考、一起碰撞,就是要创新、要实践,这样学生们从事交叉学科研究工作,不仅能获得有意义的研究成果,还可以掌握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思考的逻辑与辨伪,加快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郑晓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习书记那双温暖的手,直到现在我还时时想起。当时是1月初,杭州的天气非常冷,因为实验失误,我心里还是有点儿委屈。习书记握住我的手时,暖暖的,一下就让我忘记了刚才的失误和自责。如果让我用几个词来形容习书记的话,我想应该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温文儒雅。习书记说起话来声音不是很大,表情非常温和。作为一名学生,我从他的话语、眼神中深切地感受到他对我的关心和包容,以及对青年人成长成才的殷切期望。
这次演示虽然失败了,但是对我以后的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出现失误之后,我一直都在自我反思:如果当时再多试几遍,如果当时能再多作一些准备,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我也在寻找客观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当时现场工作人员的蓝牙耳机比较多,干扰了信号的传递才出现了失误。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肯定会作更加万全的准备,更加周密的考虑,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这个遗憾我一直牢记在心,鞭策着我这些年来的科研、工作和生活。
张韶岷:习书记对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习书记的鼓励坚定了我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决心和信心。虽然在博士学习的最后一年里从事的“动物机器人”项目跟我的博士研究方向联系并不紧密,但是这个新的交叉研究方向深深吸引了我。博士毕业后,我就投入到植入式脑机接口这一新兴研究领域,从大鼠、猕猴等动物实验一直到临床研究,甚至参与到美国的植入式脑机接口的临床试验中。
2012年以来,我有幸参与了一项与“脑机融合”密切相关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在吴朝晖校长的带领下,来自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学科的老师和学生们协同攻关,通过结合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等技术,将人工智能和生物智能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了“大鼠机器人”视觉功能和听觉功能的增强,利用增强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进一步实现了“大鼠机器人”认知功能的增强,并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构建了具有自动导航功能的“动物机器人”。在啮齿类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团队又进一步扩展了植入式脑机接口的研究,在灵长类动物——猕猴身上,实现了大脑皮层信号对外部机械手的精细抓握控制;通过与神经外科的临床团队合作,在国内首次开展了该技术的临床转化研究,实现了利用临床皮层脑电信号实时控制机械手完成“石头-剪刀-布”等较复杂的手部动作。以上相关研究成果荣获2016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创新奖”一等奖,并入选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十多年的交叉学科研究尽管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但习书记的鼓励一直激励着我们。一路走来我们收获很多,也更笃信交叉学科是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最前沿学科。
(来源:中国青年报)